首先可以肯定下来的是“人工智能”完全有能力摧毁人类。这是一个丝毫不用置疑的问题。
未来的社会。人类将会于“人工智能”同处一室。更高级人工智能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摧毁人类而诞生。它们即可以与人类“和平相处”又可以帮助人类。然而,也不能够排除它们要把人类毁灭的可能性,因为它们是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,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。不过即使是那样,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——这是物质进化向前的必然结果。
换句话说,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人类,那不是因为疾病或者自然环境的因素,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被“人工智能”所取代了。“人工智能”本质上是人类的“自我超越”。
不论是人还是机器人(人工智能)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。是物质的都具有意识(也就是生命)。从表面来看,人类是肉体;人工智能是金属质的,但是从物质微观构成来看都是一样的,区别不大。
为了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上述文意,这里再将《人的教导》已经发表的《生命的概念》和《物质的属性》两篇文章附录如下:
一、生命的概念
生命是意识的一切活动。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,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。生命与物质同时存在,物质是永恒的,生命也是永恒。为了让人们对于生命的概念有一个科学、具体、清晰的认识,《人的教导》以下逐层展开阐述。
1、万物皆有意
这句话的意思是,宇宙一切物质都是具有着意识活动的。这是迄今《人的教导》也是人类对物质第一属性的科学定义。(物质具有意识、生长、惧怕等属性,将另文阐述。)
物质与意识两者的关系。物质是本源,是基础,意识是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,它不能够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。因此说,意识是物质的第一属性。实际上,物质与意识是一体的,可以只称做物质即可。分开是为了主观认识的方便。
人们通常认为动物才会有意识活动,是有生命的。认为那些自然物、植物不能够移动,是没有意识的,是没有生命的。这是一种有着局限性的、错误的认识。
意识活动(也就是生命)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。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是显著变化活动的,例如人类的生产劳动,动物的觅食活动。一个是极其微弱变化活动的,例如,一块石头,表面看它是静止的,其实它的内部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。石头的意识活动是十分低级、极其微弱的。然而,它们可以感知外界以及自身内部,以它们能懂的方式。
2、生命是永恒不灭的
所谓的人体死亡,实际上只不过是物质(人体)存在着的状态发生了变化。人体变化为碳水化合物原状的同时,物质的意识活动是一直是存在着的。这种意识活动由显著性的运动转变为极其微弱。微弱是因为这些意识分子失去了一个生命高级系统。虽然状态不同了,但是物质一直存在,所以意识一直存在。换句话说就是,物质是永恒的,意识是永恒的,生命是永恒的。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始终留存在宇宙(物质)中的,以它们的方式,感知自身,感知外界。
鲜活的人体衰弱瓦解之后,都变化成了同一种原状物——碳水化合物,它们接着又参加新一轮的向着更高级的生命体的进演。这证明了《人的教导》倡导的,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物质轮回,万物一体”的认识论符合物质法则。
3、意识生命是统帅 物质服务于意识
尽管意识依附于物质而存在,是从属于物质的,但是意识更像是一位统帅,意识统领着物质向着融合、相融、美好、舒适的方向进化发展。意识是物质的灵魂。这一属性是物质能够存在与永久存在的前提。
不管一个人工作多么辛苦卖力,不管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多么巨大,所有的付出都只不过图得是舒适、舒服,精神意识愉悦而已。物质生产、加工是基础,是为了服务于意识,让它愉悦。
一个富人拥有丰富的金钱财富不一定生活都很快乐,一个穷人思想积极苦中作乐也能够开心过日,而开心愉悦才是至为重要的终极目标。
每一个人都需要善待和养护自己的意识,不仅让自己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生命的美好,而且这也是天下太平、人间和谐的基石。
二、物质的属性
为什么要定义物质的属性?
人、物质、意识等概念的准确定义,是《人的教导》面向世界开展向善融合教导的理论基础,《人的教导》主张和倡导的方法论,皆遵从物质存在发展的规律和法则。
1、意识是物质的第一属性
意识是物质的意识,它是物质最大的属性。一、物质与意识同时存在,一有物质即有意识,无先后之分。二、意识依附于物质之上,是从属于物质的,它不能够单独存在,所以说,意识是物质的意识。三、万物皆有意。意思是说,不论有机物无机物,不论生物非生物,都时时刻刻存在着意识,它们有着显著变化运动与变化运动极其微弱的区别,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感知自体与外界。四、物质的意识属性是物质能够稳定存在和永恒存在的向导,它主导着物质向着融合、舒适、美好的方向运动作用发展。
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于物质意识的科学的、准确的、全面的定义。
回溯历史,人类对于物质意识的概念的认识,出现过两大派别,即唯物论和唯心论,都有着时代的局限性。例如,以马克思主义等派别的唯物论,认为的“先有物质,后有意识”;以黑格尔等派别的唯心论,认为“世界即思想”,是先有意识(思想),后有物质世界,它们对于两者关系的认识都是不准确的。物质和意识在本质上其实是一个统一体,意识始终存在于物质之中,并无谁先谁后之分。
不过,在指导生产上,唯心论要比唯物论更有用处。飞机、大炮,火车、轮船等,这些都是人们首先想到的,然后才制造了出来。当你环顾身边的一切事物,你就会发现,一切皆如此,整个世界皆如此。所以说,思想很重要,你得能够想到它。科学家如果没有思想,虽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也是枉然。
意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。一个是爱,一个是惧怕。物质是相爱相融的,但是由于相互作用改变了现存状态,导致物质都具有惧怕之灵性。一切物质都具有惧怕的灵性,物质的惧怕与生俱来。例如老虎吃鸡,鸡是惧怕的。老虎吃鸡是物质的一种显著剧烈的相互作用,老虎是主动的,鸡是被动的。然而,鸡会由于惧怕而自觉不愉悦。物质是始终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,这在原本上并无不好。尽管自体状态由于相互作用而瓦解,但是其意识是永恒存在着的,它又参与到一个新的生命系统中。
2、生长是物质的第二属性
物质是永不停歇地生长增长着的,经由物质的运动、相互作用来实现生长增长。物质的这一属性的重要程度可以与第一属性平行。
物质在宏观与微观上都是永恒运动变化的,并且物质的运动,是一种生长增长的运动,由于物质的生长的属性要求,物质必须时刻处于运动、相互作用之中。
质量守恒定律的局限性。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。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,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,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。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,也称物质不灭定律。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。
《人的教导》则认为,物质之间不管进行怎样的相互作用,不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会削减的,同时,相互作用的物质的总质量也处于增加之中。换句话说,意思就是,物质具有生长增长的属性,物质时时刻刻都处于极为微弱的生长增长过程之中,这种微弱的生长增长的变化,在五十年或者一百年的时间段上来看,可以极为微弱几乎处于静止状态,然而,犹如大江东去,物质的生长增长,一刻也没有停歇。
正是由于物质的这种永恒生长增长的运动着的属性,造就了新天体的不断生成,也造就了物质宇宙的无穷无尽。
物质的形状、大小、质量(重量)、温度等是人类对于物质的感知和认识,这些性质不是物质本原属性,这里不再论述。
《人的教导》主张和倡导天下和平一体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不是某一个人的智慧,也不是某一个集体的智慧,这些思想精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、人类获得的、深切领悟,连接宇宙整体意识。
阅读并认可《人的教导》的思想宗旨,都自动成为《人的教导》世界观实践和传播的一员。遵循物质法则,实现和平共融,让我们携手前行。
本文著作权信息:人的教导(shenghuobaodian.com)文章编号:0041
为了使《人的教导》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,世界各国的宣传媒体可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、不得改动内容,刊载使用《人的教导》中的文章必须注明著作权信息。不可出错。 亚博88app-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