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戏剧曲艺概括介绍 -亚博88app |
作者:yiluokuang.com 时间:2024-09-07 |
描述:在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湖南的地方语言和地方音乐。 |
《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.com》讯 湖湘戏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,剧种之多,声腔之盛,名家名作之多,历来为人们所称道。
湖南各剧种中最早形的是高腔,它具有弋阳腔和青阳腔基本的演唱方式和特点,但在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湖南的地方语言和地方音乐,因而其演唱方式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。
明代万历年间,昆调和青阳腔同时传入亚博88app-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,而最晚传入湖南的大戏剧种声腔调是弹腔(又称“乱弹”),传入时间是在清代以后,至此,高、昆、弹诸腔构成了湖湘地方大戏诸剧种的基本声腔。
至于民间小戏,则大都是在民间歌舞、百戏的基础上形成的,最早出现的是傩戏,形成的时间不迟于康熙年间,这个原始的剧种对其他民间小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花鼓、阳戏等约形成于嘉庆、道光年间,开始演唱的是灯调,后又有牌子(湘南)、打锣腔(湘北),再有川调的传入,逐渐发展成较完善的声腔系统。
到了清末,湖南戏曲剧种有了进一步发展,1901年,名票王定保从汉口请来京班,京剧传入。新中国成立后,越剧和侗戏先后传入,湖南戏曲园越来越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。
湖南的曲艺起源于唐代,除民族民间传统歌调之外,江浙等地时兴的小令、小调也陆续传入。宋时,曲艺在湖南已相当流行,到清代已形成自己的特色,达到更高的水平。清初王船山曾做《鱼鼓词》27首,愚鼓即渔鼓,是湖南的主要曲种之一。
到清中叶,不但有了更多的专业艺人,而且出现了印刷唱本的作坊。清代戏曲作家杨恩寿曾为同治年间长沙著名艺人张跛作《小传》,盛赞他所唱《刘伶醉酒》一折“惟妙惟肖”,足见当时的曲艺已具有较高水平。进入20世纪,湖南的曲艺不但拥有丰富的传统节目,还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,逐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。
代表湖南特色和艺术水平的曲艺品种,主要是弹词(有长沙,益阳、湘潭、浏阳等支派),丝弦(有常德、津市、武冈、辰溪、浏阳等支派),顺口溜,单人锣鼓和相声等。少数民族曲种还有侗族的嘎琵琶、雷却、甘结,苗族的排话、古老话等。新中国成立后,湖南曲艺(包括少数民族曲艺)在传承创新中得到更大的发展。
文章来源:shenghuobaodian.com 亚博88app-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|
|